Quantcast
Channel: 江西汪云飞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

散文   板栗林里静悄悄 发临川晚报 拟岘台副刊&nbs ...

$
0
0

散文

                                                        板栗林里静悄悄

                                                                          汪云飞

    小时候就听过一个谜语:“小刺猬毛外套,脱去外套露红袍。红袍裹着毛绒袄,袄里睡着个白宝宝。”这个谜语的谜底便是板栗。诗人陆游也曾有过一首描写板栗的诗作:“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 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中国是板栗的故乡,其栽培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左传》都有关于板栗的记载,且告诉我们栗树一般都植入园地或是种在路旁。栗子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秋后,板栗成熟,从树上采摘后,除去蓬壳,见外表通红、肉质金黄的板栗在砂锅中爆炒,不仅香味扑鼻,而且肉质粉嫩爽口。
    我的家乡江西东乡也是板栗盛产之地,山岭坡地之间,板栗树随处可见。都说今年是板栗最丰盛的一年,且似乎成熟得特别早。中秋节前十多天,集市上就看见有人在出售板栗。紧接着,老家就有人捎来口信,说我们村的板栗熟了,抽空回去采板栗。按理,板栗一般都要到中秋前后,国庆期间才能大量成熟。于是,我抱着试探的心里回到老家,结果还真有不少人在采收板栗。

我住着的小村在一个低洼的山坳里,房前屋后,山脚荒地到处都是板栗树。根据树龄估算,这些板栗树大多为清末明初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种下的。其依据是这些板栗树几乎都进入了老龄化,且与邻村的情况大致相似,这说明东乡境内在某一个时间段,一定有人提议栽种板栗,且集中引进了板栗品种。这些板栗树要么树冠高大,枝叶繁茂;要么主干已枯萎,后来在枯萎了的躯干上再发出新枝。另一批稍微嫩枝的板栗树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下的,那时节,到处开荒,政府鼓励村民种树种果。

记得小时候,这些板栗还归集体所有时,每到板栗成熟时节,全村男女老少几乎倾巢出动。善于攀爬的爬到树上,他们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两脚站在枝桠上,手握十几米长的竹竿,噼里啪啦的敲打着树枝。随着竹竿的起落,大如拳头、遍身长满针刺的板栗便纷纷掉到地上。树上的板栗差不多打完时,妇女、儿童或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手握铁钳,手挎竹篮开始在树下一棵一棵的捡拾。转眼之间,板栗便堆满了几箩筐。那些膀大腰圆年轻人则挑着满满一担板栗往村里走。由于板栗树多,参加采收的人多,看到板栗丰收时心里高兴,板栗林里自然非常热闹。竹竿怕打枝头的响声,树上树下彼此吆喝声,此起彼伏。负责挑运的则来回穿梭。一天下来,生产队仓库里的板栗堆成了一座山。

后来,随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消失,村里的板栗也随同责任田一同分给了村民。那时节,板栗作为东乡的特产之一,算是增加了农民的部分收入,大家也都非常在乎这笔收入。到了板栗采收时间,村民早早地将树下的杂草、灌木清理干净,以便将树上好不容易结出的果实捡拾得干干净净。其间,虽然是家家户户各自采收自家的板栗,板栗林里倒也蛮热闹。村民站在树上不紧不慢地地敲打着板栗,一边跟一旁也在树上的村民逗笑聊天。虽没有昔日大集体时常常出现的劳动竞赛的场面,却有随意、轻松和自由的劳动特点。即便板栗都成熟了,都等着采收,他们也不慌不忙。怎么说,这些板栗到头来,都是他家的,谁都不敢侵犯。

近年来,由于村民在外打工大多适应了,稳定了,收入也不错。再加上许多旱地大多无人耕种导致荒芜,野兽经常出没,山坳里的稻田也遭到破坏,板栗树更是淹没在杂草灌木丛中。另外,树龄老化,能爬树的壮士劳力都不在家,因而再上树采收板栗的人不多。一些老人妇女勉强为之,常常出现意外伤亡事故。权衡利弊,外出打工的都要求家中的父母小孩千万别上树采收。于是,采收板栗这一活计也就只能作罢。现在大多数板栗树只有任其自生自灭。

板栗熟透了,便会自个儿掉下来。这些掉下来的板栗一个个红彤彤的。若是头天晚上刮风下雨,板栗树下便有许多妇女、儿童在悄悄地捡拾板栗。他们手提一个编织袋或是塑料小桶,一大早便钻进板栗林,在树下聚精会神地寻找着;有的天还没亮就带着手电筒出门。有时前一拨人刚走,后一拨人紧接着又来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收获。尤其是那些苍老、高大或是身藏密林不宜攀爬的板栗树掉下的板栗更多,来得巧,一处就可以捡到几斤甚至十几斤。

村民说:这一个多月,村里几乎天天有人在捡板栗。他们悄无声息地进入,悄无声息地地离开。板栗林里只见身影,不见人声。掉在地上的板栗总有人捡走。离开板栗林,离开我们村时,都满载而归。

板栗作为家乡的传统特产,在那些特别困窘的日子曾经为我们换来财富。可是,至今我们还不知道是那一辈人突发奇想栽下了这些板栗树。东乡地处武夷山脉末端,属赣抚平原向鄱阳湖缓冲地带,在没有大兴水利设施之前,境内旱涝成灾,生活十分贫困。当时提倡栽种板栗的地方官员应该说是有远见,有作为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我们手捧板栗尽情品尝时,可否记得栽树人的艰难,采收人的辛苦。当你静悄悄地在树下捡拾硕果时,你是否想到果实的来之不易?

板栗如此,今天幸福的生活不也如此?

 

江西东乡县人民法院    33180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