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富贵病 特价药
汪云飞
因为老是忙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有时好几天都忘了吃降血压的药。医生和要好的朋友都说,得高血压得坚持用药,千万不能断断续续或是掉以轻心。我知道我的情况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可毕竟已经有了这毛病,有了这种毛病可能存在的危险。
一位做医生朋友曾对我说,高血压与血压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行一般难以区分。还说,血压高是症状,是现象;高血压是毛病,是本质。我这种情况处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到了该出现这种症状的年龄,有了血压偏高的现象,但是目前还没有达到高血压病的程度,也没有出现因高血压诱发的其它毛病,最好的办法是吃一些常规药加以控制,同时适当节食、少进油腻,多些锻炼。其实,这也是全国人民都晓得的常识。有人说,高血压是一种富贵病,是吃得好、睡得好、心态好的体现。这话当然说得有道理。当年我在乡下当老师时,五、六里路天天骑自行车上班,上课叫破了嗓子,放学回家还得下地干活,尤其是农忙季节,更是起早贪黑地干,人瘦得像一根竹竿,连毛带发也就百余斤。后来,进城了,负担轻了,体力活少了,年纪大了,头发白了,血压不知不觉地上来了,甚至出现头有些晕,脚有点晃的症状,医生一听便说,您得的是富贵病,要用药哦。鉴于你初发,建议你用“某京某号”,这种药降压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剂量小,价格便宜,且本地各大药店都有零售。
在我生活着的县城的大街小巷一溜达,还真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名目繁多的药店还真多,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几十年来的“医改”就如同几十年来的“教改”一样,读书的费用越来越高,看病的费用越来越贵。同一种药,有时换了个名称和包装,价格就翻了几番。医院比药店更贵,都说卖药获得的是暴利。这也许就是药店比病人多的原因。
可是,我要的这种药却非常便宜。一盒十粒装不到十块钱,且每天只要服用一次,一次一粒,维持量甚至可以几天用一次一粒。更为蹊跷的是,这种药各大药店“搞活动”、“搞促销”时必定降价,也就是他们所谓的“特价”,最便宜时每盒只要两块九。这意味着治疗我这种血压高病的成本一天也就三、五毛钱。这真是“富贵病”摊上了“特价药”。
对于无一官半职又没有任何横财来源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幸事。这些年,不少人仍旧被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别的不说,生病进医院那就像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绵羊。医院年年搞改革,年年搞药价公示,年年对外宣传说不收这费,不收那费,可是,看病交钱时常常令人咋舌。即便有报销,也还是让人抱怨哀叹。有一次,我一个同事去医院看眼睛,挂号十四块五毛,药价十五块四毛,得到的是一支氯霉素外加地塞米松,同样的药物到任何一家民营诊所不超过五块钱。民营诊所也要挣钱啊!其中的利润究竟有多少,外行不得而知。
这天傍晚,我抽空去买这种俗称“某京某号”的降压药,结果五、六家药店价格都不一样,最贵的十块五毛,也有卖八块、九块,五块、四块的,卖得最贵的一家老板说:“这个品牌进价就八、九块,卖三、五块不把我老婆卖了?”卖五、六块的说:“你晓得,我们开药店总得喝碗稀粥。”那卖得最便宜的药店的值班店员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说到两块九的药价她是这么说的:“搞活动是为了促销,特价只是一小部分,换句话也就是一个诱饵,为的是带动其它药品的销售,争取更大的盈利。”
话自然说得有道理。不过,我这人十分小气,即便是这么便宜的药,我也要买特价的。过去不少领导抽特价烟、喝特价酒、吃特供粮,享受免费医疗和后勤服务,我好不容易摊上了这个特价药,还能不好好珍惜?就这样,为了省几块钱,我一般都选择搞促销、搞活动时不凭面子、不走关系、也不需要送礼求人就可以买到的这种药。
就在我觉得沾沾自喜,同时倍感商家善,良多少带一些感激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位也曾经经营过药店,后来因良心发现,不忍坑人而改行的朋友对我说:“‘某京某号’这种药究竟进价多少作为曾经的商家我不便说,不过,这种药也有副作用,比如刺激神经系统,损伤脏脏,有的人服用后老做噩梦。还有睡眠不好的人最好晚上别吃,要不几次起来撒尿就要无法困觉了。还有一点,我必须可以告诉你,任何一个商家,即便他怎么搞促销,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亏本出售,不挣钱已经不错了。况且药物的批发价很便宜,有不少甚至是假药。我做了几年,也挣钱不少昧心钱,现在不做了。”
我知道,他说的是自从他开这家药店之后,她和他老婆都莫名其妙地患起病来,我这位朋友本来就迷信,自认为是做了亏心事得了报应,才将这几年挣的钱一股脑地捐给了养老院。你还别说,现在他们俩的毛病都好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
这显然是心理作用。不过,也算是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即便特价也还是有风险的。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些常年享受特供物品的特殊人群,原来他们也和我一样有喜有忧,而我的忧一旦发现便可以立即停止,而他们的喜一旦膨胀便有可能滋生无穷无尽的欲望,一旦过头便有可能失去自由。
这么说,也就无所谓富贵,无所谓贫穷。
江西东乡县人民法院 33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