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纪实》(第1-6集)(大型文献纪录片)
视频:(学习大寨赶大寨)歌曲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把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小山村推到了全国人民面前,这就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
“为什么这个只有二百多人口的小山村曾经名扬世界长达二十年之久?为什么这面闪亮的红旗,留给后人的却是一段飘荡的记忆?太行山腹地的这面黄土高坡,究竟为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史留下了怎样的见证?几十年来,大寨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大寨的昨天和今天又都是怎样的?”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现在的人口只有520人,面积1.88平方公里。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解放后,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现在的人口只有520人,面积1.88平方公里。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2007年,大寨经济总收入1.27亿元,人均收入7000元;经济收入比1980年增长600倍,人均收入增长38倍;520人的小村庄,人均年纳税近2万元,连续多年蝉联昔阳“纳税冠军”。
“农业学大寨”以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李先念、叶剑英、陈毅等曾相继视察大寨,国外有国家元首,政界要人和友好知名人士,国内有各行各业的人士,共有上千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大寨,来自海外地区134个国家和地区的达2.5万多人。
现在的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
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
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
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寨,和陈永贵亲切握手。
陈永贵
(1915年2月14日 - 1986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家副总理,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手上长满老茧,头包白羊肚毛巾,半文盲,不拿工资只有部分生活补贴,从基层村到中央层层有职位的政府副总理。
大寨人将他视为当地的英雄,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仍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2007年,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大寨村经济总收入1.2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600倍。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
2009年1月18日,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
中新社发樊文军摄。日期:[2009年02月27日]
大寨村村民住房。
大寨村民俗风格的窑洞饭店
大寨村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店
大寨展览馆
大寨村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店
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
2007年,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大寨村经济总收入1.2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600倍。人均收入7000元;人均收入增长38倍;520人的小村庄,人均年纳税近2万元,连续多年蝉联昔阳“纳税冠军”。
大寨人仍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我的相关文章:


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文革中…
2011-08-14
00:07
中国在1966—1976年到底做了啥?
2011-06-27
11:25
【中华论坛】闲话“大寨”与“小岗”… 2011-07-14
11:27
现存的一个“人民公社”社员人均收入… 2011-07-11
11:12
红色《南街村》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 2011-07-08
21:52
一个真实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2011-06-18
11:55
牛年看牛---大庆油田(第4篇) 2009-04-08
17:35
牛年看牛---大寨村(第3篇) 2009-03-19
18:00
牛年看牛---南街村(第2篇) 2009-03-03
00:06
牛年看牛---华西村(第1篇) 2009-02-20
08:53
纪录片:《大寨纪实》(第1-6集) 2006-08-28
2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