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
孝女深情
汪云飞
近年来,在抚州市东乡区所在地孝岗镇,人们都在广泛传颂下岗女工乐琴悉心照料七旬老母的感人事迹。三年多来,她用孝心、诚心和耐心诠释了一首感恩母爱,回报母爱的时代颂歌。
乐琴,今年46岁,高中毕业后曾在县兽药厂工作。2000年企业改制后,先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后又到药店、超市做过收银员。由于性格开朗、尽职敬业,无论在哪里都有很好的人缘和不错的业绩。
2014年正月,70岁的母亲胡菊兰因患神经炎诱发并发症,导致行动不便,四肢无力,尤其是肌肉酸疼并渐渐地萎缩。后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双),肝血管瘤。这可是一种名称都很少听过的毛病,在该院住院治疗6天之后,病情几乎没有什么好转。医生对此表示无奈,他们说,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非常有效的药物,因而建议其出院,在家静养,看看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能否缓解病情。
乐琴的父亲2004年就因病去世,两个哥哥一个在区统战部任职,一个在东乡铜矿办公室工作,他们工作繁忙,几乎都脱不开心。兄弟俩商量后决定由他们出资让妹妹乐琴辞去工作帮他们在家照顾母亲。
也就从那时起,乐琴便开始一复一日地照料母亲胡菊兰。由于腿脚不便,母亲一年四季都只能呆在床上、轮椅上。得这种毛病的人,不仅浑身无力,关节麻木,精神萎靡,且手指蜷缩,向上翻转,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大小便不畅。乐琴每天为其喂饭、更衣,端屎端尿。夏天天热,定期为其洗澡、洗脚,搀扶其上卫生间,定期帮其搓背、揉手指,捏膝盖。
天气变化病情加重时,乐琴便安排母亲到区县中医院做针灸。一个疗程就一个来月,乐琴天天推着轮椅来回。2016年6月的一天,乐琴正在做饭,母亲不小心从轮椅上滑落下来,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大腿骨折,在县人民医院做手术,后住院治疗一个多月,乐琴每天不厌其烦地悉心照料。同病房的病友都说,这样有耐心的女儿现在真是少见。
乐琴说,平时都还好对付,就是冬天穿衣服麻烦。母亲手脚不便,要格外小心。有时喂饭时,母亲直喘气,一口气缓不过来,口里的饭喷到床上,身上,脸上,叫人措手不及。
最艰难的是母亲便秘时,她得用药棉一点一滴地抠挖出来,不仅劳神费力,而且不分昼夜。有时半夜三更、寒冬腊月也得这么做。为了照顾母亲,乐琴和爱人一同搬到母亲家中住宿。为了精心照顾好母亲,乐琴几乎一天忙到晚,有时整夜都不能睡上安稳觉。乐琴的爱人是一位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他们俩原本住在学校,如今他每天得来回两三趟,跑上十几里。
三年多来,乐琴几乎没有离开过县城。爱人的同事几次相约外出旅游,因为乐琴要照顾母亲脱不开身,而一次次打消了念头。平时,乐琴昔日的同学、同事相约小聚,她也没有办法出门。只有节假日,兄嫂来看望母亲时,她才能有片刻的宁静。由于每天晚上都要忙过十点,加上过于劳累,乐琴常常失眠。可是,她却没有半点怨言。她说,哥哥、嫂嫂都有工作和事业,我照料母亲也应该。再说,以前母亲能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将我们兄妹拉扯大,如今做儿女的也应该将母亲服侍到老。我也是为人妇、为人母的人了,尊老爱幼要为下一代做表率。
从乐琴这些朴实的话语中,不仅看出一个女儿对母亲的孝心、真情,同时也自己的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孝道文化,体现了浓浓的母女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