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江西汪云飞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

东乡地方文化系列:吴嵩梁与周大观的深厚情谊

$
0
0

东乡地方文化

吴嵩梁与周大观的深厚情谊

汪云飞

                                   

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号兰雪,晚号澈翁,别号莲花博士、石溪老渔。江西东乡新田(今属红光垦殖场)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清代江西最杰出的诗人。有“诗佛”之誉。

刘大观(17531834),字正孚,号松岚,山东临清州邱县邱城(今属河北邯郸市)人。工诗善书,萧闲刻峭,卓然自立。他是当时辽东地区最著名的诗人之一、高密诗派的中坚人物。乾嘉时期著名文人,为官有政声。著有《玉磬山房诗集》十三卷,《文集》四卷。

史料记载,江西东乡的吴嵩梁与山东临清的刘大观交往颇深,尤其是刘大观原配王氏过世,继娶周氏周湘花后,双方常有诗歌唱和。周湘花苏州才女,王氏健在时就与王一同伺候刘大观,刘大观去世后续妻张氏,同时将邓氏、周氏(周湘花)等收为副配。  

周湘花(17761821),江苏苏州府(今江苏苏州)人,姿色妩媚,聪慧秀丽,貌颇佳,不仅谈吐优雅,且善于刺绣,十九岁时,成为刘大观的小妾。

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大观携妻孥侨寓苏州醋库巷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浪游江南的生活。第二年冬暮或第三年的春初,刘大观盛邀吴嵩梁出游位于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的灵岩山,灵岩山海拔170米,方圆十九里,为“六合第一名山”,是雨花石的主要产地,山上有名灵岩寺等名胜古迹。

吴嵩梁路过刘大观的寓所时,刘大观命随命妻妾出来拜见,吴嵩梁见到如花似玉的周氏后,眼前顿时一亮,显然他也被周氏的美貌和气质打动,当得知她还有一手高超的刺绣技艺时,吴嵩梁遂以“湘花”一誉赠之。周氏被吴嵩梁誉为湘花后,祖籍安徽歙州、家住苏州吴县的学者潘奕隽(1740—1830)特意为周氏画了一幅兰花图,把周氏比作兰花,并将这副画取名为《湘花图》,刘大观对这幅画也非常喜欢,便让好友吴嵩梁写一首诗盛赞这件事,并允诺让周氏周湘花在她的刺绣照片中亲手绣上吴嵩梁的一首诗作为回报。

吴嵩梁很快便以《湘花词,为刘大令松岚大观家姬赋 》为题作诗一首。兴许是对周氏的美貌和才艺惊叹的激情未消,兴许是再讨好友刘大观的欢喜,这首诗除附有序之外,洋洋洒洒五十来句,对吴氏湘花盛赞之词,与当年歌咏美女罗敷异曲同工。现将小序和诗文列于此。

小序云:姬氏周,苏州人,姿性慧丽,余与松岚约游灵岩,过其寓观,命姬出拜,赠以今名。潘农部榕皋奕隽为画《湘花图》,松岚属咏其事,湘花将绣余诗以报云。

诗云:馆娃宫外花如雾,一种幽兰抱心素。紫蝶黄蜂不敢过,天与才人特珍护。长卿佳句妙当时,到处旗亭唱竹枝。三生来践寻春约,一顾先邀旷代知。钿车迎嫁归金屋,罗幔摧妆围桦烛。大妇当初见亦怜,新人自倚颜如玉。玉貌天然爱澹妆,秋云叶叶翦衣裳。黛痕薄扫春山湿,花气徐吹晚鬓香。故人酒半传佳话,自卷珠帘催出拜。环佩迟来讶已仙,风神侧坐偏宜画。满靥红潮笑未成,可怜眉目尽聪敏。湘花字亲题赠,露朵全开悟隔生。随园诗叟眼如月,一见湘花叹殊绝。心赏由来真色难,面谀直愿仙龄折。水云妙墨出清新,香影枝枝替写真。风前一笑无群卉,镜里双花是美人。冰绡持赠花应语,气味相怜但侬汝。录名从此艳宫闱,采佩何劳隔湘渚。刘郎前度访天台,曾傍红云舣棹来。素心一朵能专宠,千树桃花不敢开。人间零落多芳草,玉蕊盈盈开独早。洗砚熏衣过一生,女儿都说湘花好。银钩宛转写乌丝,敢向婵娟责报迟。唾绒五色临花坐,亲绣吴生本事事。”

其中,“大妇当初见亦怜,新人自倚颜如玉”一句,大妇指的是刘大观原配王氏,王氏卒于1794年,享年42岁,在此之前就曾纳周湘花为妾且身为宠爱。

不久,周湘花果真在刺绣作品上绣上了吴嵩梁、刘淑(号蕙风阁主人)夫妇的《石溪看桃花》这首诗。吴嵩梁《石溪看桃花,同蕙风阁女士作 》诗云:“几点社翁雨,溪头花尽开。午风吹蛱蝶,随我过桥来。拂袂飘红粉,临流坐碧苔。好春留得住,日绕树千回。”其夫人、金溪才女刘淑看过之后,次韵和诗一首:“庭院春阴锁,湘帘昼未开。寻诗向何处,微雨恰归来。小榼携珠酿,经衫涴绿苔。满身蝴蝶粉,知是看花回。”

吴嵩梁(字兰雪)得到周湘花的《石溪看桃花》刺绣珍品之后时分爱惜,将它用精致的匣子装好,小心翼翼地放在其其刘叔的绣花楼上加以珍藏。

                                   

这一年的端午节前后,家住江苏,时年六十五岁的诗人、书法家王文治春游扬州时,有幸见到吴嵩梁为刘大观之妾周湘花的诗作,同样为周湘花的经历、才艺以及吴嵩梁的文才、情谊手感动,于是以《湘花诗,和吴兰雪二首》作诗二首。王文治在其序中云:“周氏女家于苏,年十九,归山东诗人刘松岚,姿性闲丽,吴兰雪字之曰‘湘花’,潘榕皋农部为画兰,以代写照。兰雪复赋长篇,邀同人属和。予更命女孙玳梁写兰,以和榕皋;而缀诗于尾,以和兰雪。和诗仅二绝句,殊不称兰雪之长篇,亦各举胸情而已。”

诗云:“衰年无福赏湘花,纸上幽姿亦足夸。为命女孙重写照,国香分影上窗纱。游尽江南春暮天,刘郎风韵胜前贤。河阳空有花千树,不种幽兰亦枉然。”

得知吴嵩梁曾将周湘花的刺绣照片藏于绣花楼时,王文治也觉得惊诧。是年六月廿一日左右,王文治再次以《绣楼歌,为吴兰雪作》,其序云:“兰雪客吴门,为刘松岚明府姬人周氏赋《湘花词》,周德之甚,爰绣其与蕙风夫人石溪看花唱和诗以为报,兰雪将为楼以供之,予为之歌。”

诗云:“彩鸾夫妇诗如绣,瑶英拈绣腕有诗。十二琼楼霞万片,化为人间五色丝。两首新诗八十字,凤凰和鸣晓莺腻。当时挽手石溪行,花光十里春烟织。才子从来多旅愁,青春还作吴门游。飘零月下吹箫市,冷落云中写韵楼。刘郎重友逾赵璧,蓝桥特出倾城客。心感多情黄绢词,针神摹就簪花格。不绣西方两足尊,亦复不绣平原君。以诗为绣心良苦,以绣酬诗古未闻。一幅瑶光锦绣段,蝇头排列明珠贯。弗惜春纤挑刺劳,转愁落纸云烟散。蒲帆早晚溯江归,对展还应向绣闱。想到云鬟绣衣湿,绣诗楼上倚清辉。”

吴嵩梁于是又以《绣楼歌,次韵答王梦楼太守》作答,序云:“周湘花女史绣余夫妇石溪看花诗卷,以楼供之,太守为赋此诗。”

诗云:“美人绣诗楼入画,画楼未成先贮诗。石溪春水照栏槛,红卧桃花青柳丝。丝丝绣出簪花字,字与诗篇同细腻。锦心绣口让何人,七襄妙夺天孙织。江树江云唤远愁,故园迢递隔清游。照泪莺花城外寺,断肠歌吹竹西楼。先生词翰连城璧,持向溪亭赠归客。金针却肯度诗法,茧纸谁能仿书格。芰荷香泛碧螺尊,佳句流传共使君。锦字回文今再得,弓衣绝唱古曾闻。六尺绡生云一段,沧江夜月虹初贯。彩笔连朝酒后酣,芳筵明日花前散。骊珠满载越船归,重拂秋琴卷翠帏。小筑何年临水就,鸥波十里漾晴晖。”

嘉庆元年(1796)三月,刘大观在先后担任承德、开原县令之后,升任宁远知州,在宁远任职八年,刘大观与续妻周湘花与辖区少数民族一样过着游牧民的生活。

一天,宁远境内下起大雪,刘大观家的庭院中聚集了厚厚的大雪。刘大观推窗远眺,不免有想起家乡,想起在苏州的日子。其续妻周湘花因得吴嵩梁赠名、题诗与吴嵩梁成为知己。此时,她不仅也想起了南方的吴嵩梁。因而刘大观、周湘花不约而同地提笔作诗。这首诗后来收录在刘大观诗集《留都集》中,题为《兰雪吟》。刘大观在这首诗的序中云:十月之杪,积雪满庭。推窗延眺,情怀甚适。侍姬湘花忽慨然曰:“雪大如许,未知吴兰雪何在?”余愕然异之,为作《兰雪吟》。兰雪者,江西人,姓吴,名嵩梁,苕生既死,诗鲜出其右者,在吴门作《湘花词》,清丽可爱,故湘花有知己之感。”

诗云:“兰雪兰雪,才气高绝。人以诗名,福被名折。北走燕王台,南登馆娃宫。鼠须麝煤两吟具,自谓身穷道不穷。寥天鹤,奚所止?风雪满天无定踪,怜才兴叹一女子”。

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吴嵩梁的诗才,并指出吴嵩梁是一位身穷志不穷的诗人,几经坎坷,也曾在朝廷为官,却穷困潦倒,为了生计,长期在风雨雪花中奔波,实在可叹!好在有我和周湘花这样的朋友、知己相互惦念,也算是幸运的。人在异乡、看见大雪纷飞,能想起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见,刘大观及周湘花与吴嵩梁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嘉庆四年(1799),刘大观用自己多年积存起来的俸禄在宁远城东一里的地方新修了一栋房子,并取名为“玉磬山房”。新房落成后,刘大观特邀吴嵩梁来此叙旧。期间,吴嵩梁以《玉磬山房,同刘松岚观察话旧 》为题作诗一首:

论交二十年,一别一万里。

海东迢递隔江南,今日相逢复于此。

世间万事如牛毛,我死已经三度矣。

一死于金陵,再死于扬州,三死乃得狐首邱。

以讹而传讹,其说颇不侔。

杜牧之狂东野囚,大抵落魄兼穷愁。

故人闻之双涕流,遗文零落颇相求。

茂陵果得消渴死亦乐,岂有封禅之牒文君收?

沈阳雪花大于席,君与湘花坐太息。

长安卿相无尺书,海上蛾眉感漂泊。

此诗写寄来桂林,韦庐书达苏山阴。

百年萍梗多浮沉,与君万里同一心。

虎邱玉兰宋朝树,花入白云无觅处。

红袖携从天上来,玉箫声断寻春路。

别君五泊吴门船,俯仰前尘今十年。

随园竹汀已黄土,潘蒋虽在皆华颠。

吴生不生亦不死,人天漂泊常如此。

饥来乞食饱种花,不愿伤心读青史。

长安西笑殊无聊,布帆再溯钱塘潮。

江流赴海去何急?眼中突兀金与焦。

君昨访诗碑,直到焦山顶。

写碑人葬空青山,病鹤江天判双影

我自阳湖来,稚存杭州去。

两舟相遇两不知,与君康山作良晤。

山中主人能爱客,移船约近康山宅。

梅花落尽对山楼,一潭云水同萧瑟。

痛饮且覆花前杯,腰鼓琵琶往事哀。

达观肯作千秋计,天以名山养逸才。

吴嵩梁千里迢迢来宁远,与好友刘大观、知己周湘花一聚,心生感叹。诗中将自己的坎坷经历一一道来,十年一别,深情依旧。

道光元年(1821)夏天,周湘花因病在河南怀庆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六十九岁的刘大观心情非常悲痛。含泪作诗一首,题为《哭周姬 》。诗云“泪不曾干又悼亡,耳闻蟋蟀亦心伤。都缘痴性至于此,即爱青山何太忙!寒露咽蛩秋饮泣,素帏聋婢夜焚香。更无子女堪留恋,省得魂归哭断肠。”
   
道光二年(1822),年已七旬的刘大观有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市)回到京城。吴嵩梁得知消息后兴奋异常,当即作诗一首。这首题为《刘松岚观察年七十矣,比自怀庆入都,喜而有赠》全文如下:

车笠之交三十年,昔皆壮盛今华颠。君为大吏清且贤,我以诗法相磨镌。花时曾泛金闾船,乘兴遂陟灵岩颠。洞庭万顷浮苍烟,君有名姬淑且娟。为我手绣新诗篇,春雪弓衣无此妍。一别万里心茫然,长白积雪千峰连。念我漂泊岁屡遣,蛾眉太息飞吟笺。康山再见喜且怜,浩歌醉倒梅花前。留我大被同高眠,三晋几日扬旌旃?浮云富贵一笑蠲,脚底太华开青莲。故乡可归苦无田,怀州径买屋数椽。爱其沃土兼清泉,手栽万个琅玕圆。缥缈之阁临三川,自营生圹将终焉。结邻有约吾屡延,惜哉买山无俸钱。一筇双屐何翩翩!意外昨忽来幽燕。骨肉之爱文字缘,论诗话旧增缠绵。嗟君七十车久悬,会合如此宁非天?晬盘计日开华筵,商瞿五子方蝉联。况有著述千秋传,谟殇洞室琅嬛编。吾侪大笑皆偓佺,服食何必求神仙?

不仅如此,在周湘花病故后,吴嵩梁还曾以《怀女史周氏湘花 》为题作诗一首。诗云:故人剖符竹,风日古幽州。书到逢边雁,山遥入戍楼。种花心似昔,听雨梦先秋。若话江南旧,湘娥亦解愁。

诗中感叹其英年早逝,再次对其高雅的素养、情趣给予了肯定,表达了对知己的怀念之情。
       
这段佳话,让一位网名叫笑笑生的先生深有感触。这位先生借用古风也以《湘花吟》为题吟诗一首。诗曰:吴中周氏女,苏州俏佳丽。刘十负奇气,纳之为侍姬。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嵩梁贺新郎,松岚命见礼。兰雪惊且奇,湘花赠为字。画兰代照,潘榕臬笔执。石溪看桃花,吴郎夫妇诗。湘花挑锦字,绝代似此稀。文治王梦楼,绣诗楼歌之。风雅骚坛词,诗佛咏其事。江南题咏众,纤纤题六诗。才高天犹妒,花艳蜂蝶厉。缱绻复缱绻,无儿亦无女。大观近古稀,湘花付水去。二百年不久,一段缘不易。情订吴门春,泪洒天宁寺。

   

 

                                                201761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