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
明嘉靖《东乡县志》记载:戴叔伦曾寄居润溪栖贤山,杨桥下易戴家为其后裔。村民戴高山称其为戴家始祖
据史料所载,他先后取过两位妻子,第一位是永州刺史韦采的女儿,继室娶的则是殿中侍御史崔殷之女。他膝下究竟有几个孩子,不知道。只知道他的继室在公元787年左右过世时,撇下了一个仅有六岁的女儿。那年戴叔伦55岁,可谓晚年丧妻
戴高山说:戴叔伦有三四个儿子,分住在周边县区,东乡下易戴家是其中之一。
村里有一栋上下三堂的古建筑,这是房子的主人,也是戴高山的叔叔,两个朴实热情的戴氏后裔
门楣上这四个字是不是:层峦启翠。请行家指正!
好端端的墙为什么要故意凹进一些?原来这里有一个故事?要揭谜底情联系作者
墙体犄角刻有“李广将军剑在此”不知何意?估计与“泰山石敢当”一样,有辟邪的意味
戴家村与罗家桥比邻,两村相聚一公里。罗家桥是罗必元的故里,官至汀州刺史,是宋代东乡明贤,青史留名
叔伦的诗,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而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最有价值、最富有社会意义的,还应该说是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戴叔伦诗选:《调笑令·边草》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戴叔伦,幼年才思敏捷。一次,老师带他到郊外游玩,来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正好遇见一只白色的公鸡站在高处啼叫。老师即兴拟出上联:白店白鸡啼白昼;小叔伦边走边寻思,一直到了日头偏西,还未想出恰当的对句。后来,他们走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恰巧碰到一只黄狗从大门内窜出来,追着他们狂叫。这时,戴叔伦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
《山居》: 麋鹿自成群,何人到白云。山中无外事,终日醉醺醺。为戴叔伦的经典之作
戴叔伦与东乡的渊源颇深,具体可通过本人所著《诗意东乡(东乡历代诗文选读)》《品读东乡》做详细了解
戴高山说,戴家村计划明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到时村里的面貌会有大的变化。作为戴叔伦后裔他倍感欣慰
因管理族谱的村民有事外出,相约下次再去戴家。宣传东乡,我等义不容辞,何况同为文化之人
